綠園區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利用兩個月時間,全面開展大討論4大環節13項重點活動,深入查擺和整改230余個問題。推動黨員干部群眾切實強化問題意識、責任意識、攻堅意識、擔當意識,以扎實的作風和一抓到底的打法解決了一批涉及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創新的辦法和超常規的舉措破解振興發展中的矛盾問題,努力推動綠園振興發展新實踐。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求突破”
面對振興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的難題,綠園區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調結構促發展的突破口和主戰場,通過打好特色、轉型、創新“三張牌”,努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即著眼整合傳統資源,打好“人無我有”特色牌;著眼推動產業升級,打好“有中生新”轉型牌;著眼創新驅動,打好“無中生有”創新牌。
在解決生態環保難題上“打硬仗”
重中之重抓好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全市黑臭水體75處,綠園區有18處。在任務重、難點多、壓力大的情況下,綠園區以全面落實“河長制”為抓手,先后制定出臺河長制會議制度、日常監管巡查、河道保潔、督察督辦等6項基礎性工作制度。今年1月至11月,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累計巡河2500余次,做到真巡河、真發現問題、真調度解決,目前黑臭水體基本消除14處,并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管治?!斌w系,努力實現“長制久清”。
在根除安全生產隱患上“啃骨頭”
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對區域內正陽裝潢材料市場和四季青鋼材市場的兩個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老大難”問題進行堅決整改,啃下“硬骨頭”,實現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徹底“銷號”。
在破解民生工作難題上“治頑疾”
針對全區97個棚戶區地塊存在的問題進行大排查大整改,面對問題動真碰硬,全力整治。尤其是對30個存在信訪隱患的棚改項目,建立區級領導包保制度,做到一包到底,目前所有回遷小區環境問題已基本解決,其他工作正有序推進,取得了棚改工作暖心惠民的實際成效。針對建陽街龍城御苑棚改小區這一重點棚改項目,一舉治理了超期回遷、拖欠過渡費、環境臟亂差、出行困難等多個難題,解決了210戶回遷戶的生活難題。